报告时间:2025年3月27日(周四)13:30
报告地点:敏学楼2楼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林鸿飞:大连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信息学部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等。担任中国人工智能语言智能专委会副主任、离散智能计算专委会副主任。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副主任。担任《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SCI期刊JBI和IJDMB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八六三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谷歌被引次数超过1万次,谷歌学术指数为52,发表SCI论文250余篇,CCF 推荐A、B类论文150余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近五年来获得CCL2023,CLIC2023、SMP2023、CCKS2020、IEEE NLP-KE2020,HBDAI2020等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最佳学生论文。
报告摘要:
首先,报告将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系统性认知。接着,报告将追溯语言模型的由来,从早期的统计语言模型,到近年来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再到如今的大语言模型,展现语言模型的演变历程。随后,报告将重点介绍大语言模型的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如Transformer架构的突破、预训练技术的应用等,揭示大语言模型如何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力量。结合大模型的进展,特别关注Deepseek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此外,报告将讨论大模型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最后,报告将聚焦于大模型的对齐问题,探讨如何确保大模型的行为与人类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一致。本次报告旨在为听众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大模型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未来社会的深远影响。
诚邀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