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厅 | VPN | English

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3

(批准时间:2019年 批准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潘明阳)

“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由MK体育(中国)国际平台牵头申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年1月认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发改办高技〔2019〕180号)。目前参与共建企业包括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立足水运交通运输领域,针对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战略规划和重大需求,建立“产学研用”的运行模式,发挥共建单位的优势力量,重点围绕智能船舶、智慧航道、智慧海事、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等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开展理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搭建技术研发、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为船舶航行、航道维护、海事监管、船企运营、港口管理和物流运输等航运业务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形成体系化的产品、装备和服务平台,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航运技术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有力支撑国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我国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应用的重大需求,根据智能航运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设置了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电子海图/航道图与航运数字孪生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智能航运的高精度电子海图数据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的关键技术,开发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海图/航道图编辑、生产、检验、保护和应用平台,形成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为航运业务场景提供二维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底座。围绕船舶、港口、航道和船闸的监控、识别、决策等需求,基于数字孪生基础理论,研究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信息物理数据融合、服役状态评估与系统推演预警等技术,开发船舶、港口、航道和船闸数字孪生的交互与协同应用系统。

方向二:航运大数据与智能航运算法

研究内容:研究大规模多维度异构的航运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检索和分析技术,解决航运时空大数据的高效索引和分布式处理难题,为船舶、货物、航道和港口等航运场景的实时可视化跟踪、统计、分析、模拟、智能识别与预测提供数据基础。研究智能航运共性基础算法,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等AI技术,重点突破交通流、水文、气象、船期、运价等航运时空要素的智能预测算法,突破雷达、AIS与视频等多源融合的航运环境目标分类、检测、跟踪和分割等智能感知算法,突破基于多智能体的船舶智能避碰、智能模拟、智能组织和智能规划等算法,为各种智能航运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向三:船舶智能航行与船舶综合仿真

研究内容:研究电子海图、雷达、AIS、视频、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融合与自主航行决策技术,突破智能感知、智能避碰、交通态势识别与推演和自主航行决策等难题,开发ECDIS、ECS、船舶智能航行APP、智慧引航终端和一体化智能船桥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与装备。面向船舶实操训练与评估、港航工程论证、海上搜救决策、智能船舶测试等需求,研究高精度船舶运动仿真、复杂场景演化模拟、人机自然交互和实操智能评估等技术,开发航海综合仿真、智能船舶虚拟仿真和海上协同救助演练系统。

方向四:智能航运应用系统与服务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数字航道、智慧航标、航道动态综合监控、航标配布优化、航道水深资源应用优化等技术,设计与研发航道设施智能管养和航道信息综合服务等系统,建设新一代智慧航道应用体系。研究船舶交通状态与通航环境的综合监控、分析、评估、组织与管理技术,研发VTS、航道生态监管与船舶污染防治、船员培训与服务等系统,建设新一代智慧海事应用体系。研究基于微服务、数据中台和微前端的智能航运信息服务技术,解决电子海图/航道图、船舶动态、航道信息、海事信息、货物物流信息、贸易信息等精细化数据和应用服务的API接口技术,构建智能航运一体化服务平台。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明阳,教授,博士生导师,兴连英才计划领军人才,中国航海学会首届科技贡献突出人物,长期致力于电子海图、船舶导航、数字航道、海事监管和港航服务等智能航运应用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一级行业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鸿翔,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青年“十大英才”、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长期致力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智能船舶等研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一级行业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邵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兴连英才计划高端人才,长期致力于电子海图/航道图、船舶导航、船舶引航、航海仪器、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等研究,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一级行业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以及虚拟仿真教学成果奖3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自批建以来,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10余项,制定起草行业和地方标准8项,取得专利授权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共建单位实现产值超30亿元。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目前由7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涵盖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航海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4人,博士比例达85%以上。工程实验室每年平均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实验室联系人,李邵喜,办公邮箱:lishaoxi@dlmu.edu.cn

(以上数据更新时间为2024年12月)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